本网讯:为做好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民生工程工作,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作用,泗县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确保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过冬。自11月初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人,其中站外救助6人。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泗县制定了“寒冬送温暖”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提前备足了棉衣、棉被、毛毯、矿泉水、方便面、面包、饼干、常规性药品等救助物资。全面开展站内设施设备、救助车辆安全检查,对入站受助人员进行必要安检,及时发现清除安全隐患和消防漏洞。从今年11月份到明年3月份送温暖专项行动期间,救助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二是强化巡查救助。泗县救助站和各乡镇成立救助巡逻组,对车站、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建筑工地、休闲长廊等重点区域,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工作,努力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对职业乞讨人员积极进行劝导,尽可能动员其返乡回家;对不愿接受救助的求助人员,提供必要御寒物品及食物,做好后续定期跟踪劝导;对危重病人、精神疾患人员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实行“先救治、后救助”。
三是抓好疫情防控。通过观察、询问、测体温等方式,了解流浪乞讨人员近期的活动轨迹、旅居史,是否有感冒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如无疫情症状或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进行下一步救助。如果发现有感染症状的,做好现场防控工作并及时向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对进站救助的人员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实行带口罩、扫安康码、测量体温,正常后方可入站,省外救助人员按要求做核酸检测。
四是开展寻亲服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人员进行网上登记,通过公安、寻亲平台、寻亲系统等查询,查明身份的及时通知亲属或近亲属。对暂时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救助站立即将其信息上传到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并报请公安机关核查身份,采集DNA进行比对。同时,加大与附近救助站的沟通交流,通过QQ、微信群发送滞留人员信息、图片,提高寻亲成功率。
五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公益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宣传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民生工程政策,公开24小时求助电话,引导媒体和公众客观理性认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动员城乡居民发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拨打求助电话或报警。号召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公交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街面劝导,积极提供救助线索。
责编:吴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