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沽河街道:科技育新苗 服务助振兴

时间:2025-05-07 19:01 来源:中广中文网
    红薯栽种忙 增收添“薯光”。进入五月份,随着地温快速回升,全国,尤其是北方的红薯栽植生产已经全面展开,在青岛莱西市沽河街道西赵格庄村的“青岛西赵甘薯专业合作社”红薯生产基地里,社员们在忙碌栽植中,度过了一个欢乐忙增收的“五一”小长假。
     
     在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到处也是一派薯苗剪采的忙碌场景。据青岛西赵甘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堂介绍,20多年来,他们合作社通过与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所和徐州农科所合作研发的新品种科技育苗,再加上今年红薯价格一路上扬,所以今年的红薯苗一度出现了“一苗难求”的紧张局面,被北方的客户抢购一空。
     
     王玉堂说到:“我手里拿的是西瓜红试管扩繁苗,咱这个试管扩繁苗。它这个产量明显的要比普通苗每亩要高1000——2000斤,这几年我们老基地用苗户,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益,今年我们这个苗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天我们这一个棚就能剪4万多棵,我们这个苗子出现剪一棵拿一棵,剪一捆拿一捆抢货的这种局面。”莱西市红薯种植大户盛民玉表示这几年来一直用的王玉堂的红薯苗:“西赵格庄村王老板的地瓜苗——西瓜红,我用了多少年了,长得很不错、很好,我今天准备过来拉,拉好几万棵。”
    
    今年52岁的王玉堂,1993年莱西职专农科系毕业后,就去当地供销社当了一名售货员,1996年随着经济体制的更迭转换,让他夫妇俩都下了岗,当时年轻的王玉堂有着一股拼劲、闯劲,他们夫妇俩商量,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的农科系学业无用武之地,于是夫妇俩便从零做起,自费到大专院校和农科所继续进修学习红薯育苗和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并依托靠近莱西的大沽河,气候适宜,沙质土壤的优势,发展红薯产业勤劳致富。之后,王玉堂又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所、徐州农科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年繁育红薯苗100亩,收入60万元,建起红薯生产基地1万多亩 ,年产红薯3万多吨,收入3000万元。2019年,被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中国“甘薯大王”荣誉称号。近几年,他与徐州红薯农科所合作引进的“徐薯50”新品种繁育技术,一度出现一苗难求的局面。
    
    王玉堂说到“我们这个棚的品种叫“徐薯50”,是徐州农科所刚刚培育成功的,去年我们经过试种,它的产量非常的高,而且非常的好吃,煮着吃,比西瓜红好吃,烤着吃稀溜流油,比烟薯25也好吃,这是一个爆品,我们下一步重点推广这个徐薯50 。亩产也很可观,如果是春薯,到十月份收获,每亩亩产能达1万多斤。我们今年春天,把它作为重点,加速快繁,现在已经扩繁了50多个冬暖棚,供广大薯友加快致富的步伐。”
    目前,王玉堂的红薯育苗扩繁和种植基地已发展到平度、即墨等区市,在胶东半岛形成了规范的作业规模,并组建了青岛西赵甘薯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产业化发展服务体系,经过30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的合作社社员也常年有活干,跟着他成为乡村广阔田野上的“上班族”、“金蓝领”。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王玉堂表示,我们发展的地瓜,因为质量好,受到了很多市场的追捧,尤其是我们黑土地储存的窖存薯,因为糖度高,柔甜糯,好多客商都在争抢我们的地瓜,今年我们计划发展这黑土西瓜红达到一万亩以上,重点是把规模扩大以后,培养我们的地瓜品牌,打造品牌效应。
     看着这一苗难求,欣欣向荣发展新景象,王玉堂立足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带领全国薯友实现共富,对今后的发展更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史译浩 通讯员 李悦 周英燕)


     责任编辑:邱  宇

    相关内容

    返回电脑端网页>>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古韵新风 麒迹胶莱 2025年胶莱麒麟山会盛大开幕,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首页

    客服QQ:1912035365 地址:北京市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大厦

    广电节目制作与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5699号

    中广中文(北京)国际融媒体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02-2020 中广中文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触摸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