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青岛虚拟智能体产业大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第七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11-23 09:01 来源:中广中文网
    11月21日下午,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青岛虚拟智能体产业大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第七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在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4层主会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崂山区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承办,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青岛菁英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协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安文建,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龙目,崂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靖红乐,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宋青莅临现场,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政府代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企业精英代表300余人现场参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安文建致辞,他指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作为山东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核心区,坚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原则,集中了全省近70%的人工智能企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已举办的六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上,济青两地联合发布需求清单1200多项、促成合作300多项,加快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助力全省产业规模和赋能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致辞,他指出,青岛立足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落地,培育大模型产品70余个,3个案例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目前,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300余家,青岛市人工智能集群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加速园。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推进场景开放,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智慧海洋、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融合赋能。
    
  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安文建、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龙目、崂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靖红乐、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姜代楠、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主任计晓斐、青岛智运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以及乐聚智家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夸父”共同启动青岛市智能体训练平台。
    
  青岛市智能体训练平台聚焦多领域场景、整合算力与数据资源,赋能产业升级与智能应用落地。“夸父”的亮相不仅直观呈现了智能体技术的应用成果,更生动诠释了青岛市智能体训练平台“以技术赋能场景、以开源链接生态”的战略定位,为现场嘉宾带来“智能化”启动仪式新体验,成为本届大会的又一大亮点。
   
   现场,VisualGPT视觉语言AI全球首发。据了解,VisualGPT视觉语言大模型是青岛灵图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核心项目,被业界誉为“视觉传达领域的DeepSeek”。作为国内首个支持全模态实时交互的大模型,VisualGPT彻底打破了传统AI“对话框”的束缚,引领人工智能从单一的“文字流”向沉浸式“视觉界面直连”跨越。VisualGPT视觉语言AI的发布将填补我市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产业链空白,带动产业链生态集聚,助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垂直领域大模型细分赛道发展。
   
  本次会议还有幸邀请到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葛树志,他发表《虚拟现实和大模型发展现状及产业前景》的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虚拟现实作为数字经济重要引擎的战略意义,综述了虚拟现实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成果。他指出,当前虚拟现实正从以“3I-Innovation, Integration, Intelligence”为特征的1.0阶段,向融合智能化、互通性与演变性的2.0阶段跨越,这一演进将催生更多新业态。展望未来,将基础研究与跨学科融合,攻克内容生成与交互体验等关键技术,以虚拟现实集约化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经济迈向新高度。
   
  会上,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宋青、青岛崂山科技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衍华为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揭牌,红色幕布缓缓落下,标志着校地双方在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开启了新篇章,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新的平台。
   
  现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宋宁宁对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进行了推介,从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环境优渥三个关键词出发,讲述崂山区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全力以赴。她表示,后续还将举办高频次、精准化的供需对接闭门会,承办高水平专业赛事,通过“以赛聚才、以赛促研、以赛招商”模式,建立常态化产业联动机制,定期发布场景清单和技术需求,为企业发展创造持续生态动力。
   
  会上,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姜代楠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百强产品、崂山区典型应用场景。他表示,本次发布,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下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的有力动员。希望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深耕,在应用场景上不断开拓,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宝贵机遇,共同培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AI标杆案例”,共同为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AI力量。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技术改造与投资处处长佟建渤现场发布了《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第七届人工智能“百企百景”应用解决方案供给与场景技术需求手册》,手册包含具有落地能力的应用解决方案供给清单100项、来自产业一线的应用场景技术需求清单100项。他提到,在前六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中,累计吸引1500余家企业参与现场对接,线下参会人数突破3000人。通过此次手册的发布,以期搭建一个开放、协同、共享的平台,促进要素高效流通,助力供需双方精准匹配、高效合作。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青岛优秀企业家们已成为推动青岛乃至全国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为其他从业者树立了榜样。为弘扬企业家精神,青岛市人工智能协会评选出39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优秀个人,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龙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技术改造与投资处处长佟建渤、崂山区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冯晓梅、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姜代楠,为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李传军、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四海、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凡、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邢春阳、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刘腾等优秀个人颁发获奖证书。希望通过此次颁奖,能够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青岛人工智能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叔亮,带来了《VR+AI:大模型赋能元宇宙》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在数字人领域的研究中,对人与机器、人与AI之间的交互模式及成熟度进行了分级,以此推动数字虚拟人、数字现实人或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拟人化发展。他表示,当前虚拟智能尚未达到人类智能水平,更多是陪伴人类现实智能,未来当两者等级相当,将实现全新模式的虚拟现实世界,人类要实现从虚拟走向现实,需进一步提升智能系统水平。
   
  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昇亮,为大家带来《基于用户视角的算力服务现状和未来》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算力行业的本质并非单纯的资源投入,而是要深入了解客户业务场景,提供基于算力的配套服务,以更好地支撑客户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为做好算力服务,并行科技拥有自主平台和应用运营特色软件,可帮助客户进行应用性能评估、选择合适策略和资源。此外,公司还具备大规模高性能并行计算调度能力,服务5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300多家企事业单位。
   
  360数字安全集团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赵宇,为大家带来《超级智能体蜂群:助力企业AI智能体构建与运营》的主旨演讲。他从AI技术演进视角出发,指出智能体已成为AI下半场的主角,详细介绍了360AI企业智能体构建与运营平台框架,重点阐述L2工作流、L3推理智能体、L4多智能体蜂群的构建开发能力。同时,围绕异构智能体纳管、超级智能体任务规划及MCP工具生态等核心内容展开讲解,为企业智能场景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
   
 华为青岛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部长朱磊,带来了《AI赋能与华为实践》的主题演讲,围绕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介绍了华为AI技术在代码修复、应用场景、合同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他表示,AI应用并非单个部门的事,建议通过专门机制推进,形成层级保障,串联多个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人,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华为正持续推动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规模化落地。
   
  金蝶中国苍穹平台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安秋,为大家带来《AI+平台,助力企业创新提效》的主题分享。他说到,在融合与集成领域,AI驱动能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集成与驱动,真正打通企业全链路、全场景、全业务系统,在AI加持下,开放与集成将成为企业连接的智能化中枢。在AI时代,企业管理领域的产品交互方式和共建模式相比传统企业级软件已有了巨大变化。未来,金蝶将更多地提供技术平台、载体、工程体系、人才资源和工具,与企业级客户在技术加业务的场景下双向奔赴、实现双赢。
   
上海行动教育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张君,为大家带来《AI型组织:一家教育公司的AI白皮书》的主题分享。她系统阐述了行动教育在“AI+营销”与“AI+人力资源”等领域的融合实践。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7D+1经营模型,通过智能体系统实现客户识别效率质的飞跃,并展示了AI在人才识别、新人训战、管理者培养等方面的落地成果。她强调,“系统+AI”已成为组织增长的核心引擎。展望未来,行动教育正全面迈向“AI教育4.0”新时代,致力于赋能企业、培养AI型经营者,全面迈向“世界级AI型组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虚拟现实技术正加速从概念走向产业应用,面对技术迭代、产业重构、社会演变的命题,如何把握未来AI技术演进路径,促进产业变革协同,实现社会共生可持续?
  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们以“AI重塑未来:技术演进、产业变革与社会共生”为主题开展了深度访谈。
  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运营事业部总经理赵吉林讲到,面对新一轮AI技术浪潮,企业首先需以不断进化、高度仿生的AI能力装配“甲方思维”,找准“价值锚点”,把技术红利转化为实际动能。中科大脑坚持“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切入策略,不问技术能做什么,而是聚焦客户真实痛点,用AI技术打通最有价值的业务场景。比如不空谈智慧交通,而是聚焦“高峰期关键路口通过率”这一具体指标,让技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才是技术转化为动能的核心路径。
   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文恺从应用实践、技术突破、产业生态及社会责任多个角度,系统介绍了元思科技在该领域的探索与成果。他表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一场关于“理解人、服务人、延伸人”的伟大征程。元思科技愿与各界同仁一道,立足青岛,放眼全球,致力于让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真正实现“科技惠及民生”的创业初心。
   
  中科曙光智能计算产品总监胡梦龙表示,AI正从技术探索走向广泛的产业落地,而算力基础设施的形态,直接决定了AI赋能的深度和广度,需推动算力实现两大升级:一是从“资源化”走向“基础设施化”,硬件端通过系统级创新提升算力密度、降低能耗,软件端开源智能引擎打破生态壁垒,降低使用门槛;二是从“通用化”走向“场景化”,提供“算力+算法+行业知识”一体化方案,依托超智融合技术实现多精度计算协同,赋能医疗、气象等领域。未来,中科曙光将以系统创新、开放生态、场景融合,让智能算力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
   作为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主任计晓斐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从中科大脑的场景落地到元思科技的前沿创新,再到中科曙光的算力担当,让我们看到了AI发展的多元活力与责任底色。面向未来,以协同之力激活创新潜能、夯实产业根基,让AI技术在更多领域结出硕果,书写兼具科技高度与人文温度的发展新篇。
    
  今年大会延续“百企百景现场供需对接区”设置。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开对接洽谈,供需双方实现了“双向奔赴”式的深度互动,有效打通“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循环链条,助力企业在产业链升级、供应链优化、生态链完善中稳步前行。
  未来,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深化AI技术创新引领,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步伐,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为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将继续作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培育的孵化器,政企沟通的链接器,立足“十五五”新征程,链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打造高质量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贡献协会力量。

    责任编辑:邱  宇

    相关内容

    返回电脑端网页>>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两岸青年“共宠”新景 青岛这场盛会以 “深耕”智能绘就行业新篇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首页

    客服QQ:1912035365 地址:北京市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大厦

    广电节目制作与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5699号

    中广中文(北京)国际融媒体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02-2020 中广中文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触摸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