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通报岂能"犹抱琵琶半遮面"?

时间:2025-04-07 14:23 来源:中广中文网

  近日,青岛市场监管局近日通报14起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违法案例,本应是一份震慑违法、引导消费的正面教材,却因对涉事机构"匿名通报"引发公众质疑。这种既想彰显监管力度,又不敢亮出违法者真名的做法,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暴露出监管思维中的深层矛盾。

    细看通报内容,违法事实清楚确凿:无证经营、原料采购失察、后厨卫生堪忧、使用过期食材...每一条都直接威胁未成年人健康安全。但通报中"某学园""某博光"的模糊表述,让家长们在选择托管机构时依然雾里看花。这种"半透明式执法",既达不到警示同业的效果,更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如果连违法主体都不敢指名道姓,所谓的"典型案例"与纸上谈兵何异?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处理方式折射出某些监管部门"既要...又要..."的绥靖心态。一方面需要展现执法成果应对上级考核,另一方面又顾忌曝光具体企业可能引发的舆情压力。但食品安全监管不是请客吃饭,在保护企业商誉和维护公共健康之间,根本不应存在权衡余地。日本"雪印乳业"因食品安全丑照被强制更名、美国快餐连锁店因卫生问题被公开"挂星"等案例证明,唯有让违法者付出声誉代价,才能真正形成行业震慑。

当前校外托管机构呈爆发式增长,其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监管部门应当摒弃"保护式执法"的旧思维,建立"违法即曝光、曝光必彻底"的新机制。建议下一步:一要在通报中完整公开违法机构名称及地址,方便公众识别;二要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与教育部门共享数据;三要开通家长查询通道,让监管信息真正成为消费选择的指南针。

    食品安全治理需要阳光杀菌,而不是和稀泥。当执法通报都不敢亮出违法者的名字,我们又如何相信监管的牙齿真的够硬?(完)

    相关内容

    返回电脑端网页>>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青岛元海医疗科技被市财政局处罚,两家医疗企业均涉及青岛山大齐鲁医院采购项目
    下一篇:刘富华已任青岛啤酒集团副总裁、青岛饮料集团董事长

    网站首页

    客服QQ:1912035365 地址:北京市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大厦

    广电节目制作与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5699号

    中广中文(北京)国际融媒体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02-2020 中广中文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触摸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