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城第一连”战旗亮相九三阅兵
时间:2025-09-04 11:32 来源:中广中文网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有一面战旗格外引人注目——“即墨城第一连”。一面面鲜红的战旗迎风招展,承载着历史荣光 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即墨城第一连”指的是山东军区第五师十三团八连。该连有着光荣的历史,1941年4月,被山东纵队第五旅授予“钢八连”荣誉称号。1945年8月,在解放即墨城的战斗中,该连英勇善战,率先突破城墙,为解放即墨城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胶东军区授予“即墨城第一连”荣誉称号。
韩琳,我的姑父。 1937年10月,15岁的他在家乡河北参加八路军,1942年随115师进入胶东军区。1945年8月28日,时任营教导员的他率领部队向即墨城拒不投降的日本兵、伪军发起总攻。战后胶东军区授予该营八连“即墨城第一连”称号。1950年时任31军炮兵团政委的姑父调去学习飞行,后任空军13师师长、武汉空军军训部副部长。

“即墨城第一连”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一支英雄连队的铁血传奇,承载着胶东大地烽火连天的抗战记忆。 2009年,即墨解放60周年前夕,我曾采访过我的姑父韩琳。他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即墨城第一连”的战斗经过。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即墨城的日伪军拒不向八路军投降。1敌后抗日大反攻开始了,胶东主力部队主要方向是进攻青岛、烟台、威海等港口大城市。
1945年8月,即墨城守敌100多拒降日伪及国民党即墨县长褚华林的山东保安第三十四旅3000余人,依仗其精良的武器和即墨城坚固城池,负隅顽抗,八路军五旅(师)十三团发起解放即墨之战,中共即墨县委成立的由县长袁明三任总指挥的支前、破城、破路三个指挥部,发动群众全力以赴保障攻城战斗。
1945年8月28日,我军13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击即墨城,这是我军13团从红军游击队开始的战斗历程中第一次发展到强攻设防坚固、数千敌人守备的县城。
即墨城南紧靠墨水河,城墙是典型的三合土内心,外表为青砖砌成的有无数城垛的古城墙,厚而高。蒋介石要他的部队独吞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所以命令日寇拒不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
据情报,即墨城的日本兵有180多人、伪军3000多人。“8月15日到26日短短时间,部队进行的抗日胜利教育,是在边走、边战前准备中进行的。我团3营是8月23日到达即墨城北营上村的。在明确了各连任务后,确定由8连担任攻城突击连。各连侦察当面情况,发扬军事民主和熟悉打法,具体组织攻击序列。”
“我们碰到个十分不易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因为城墙高,缺少高架的木杆子绑炸药包。因为胜利了,要保护各种原有设施,免得将来自己还要再修,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挖了几根烟(台)青(岛)公路上的电线杆,解决了8连突击急需的高杆炸药包(2O~25斤)。”对于当时的情况,韩琳记忆犹新。
“打即墨城,我团1营攻西城门,8连则在城北攀登城墙,利用民房接近,火力掩护爆破鹿砦,架桥过壕沟。第一包高杆炸药包靠在城墙上爆炸,一声巨响接着一声巨响。”
8月26日晚 以刺刀见红闻名的十三团八连,从西北角突入到城墙下,八连作为攻城突击连,从即墨城西北角突入城墙下,利用高杆炸药包在9米多高的城墙上打开缺口。 突击组长、四班长徐脉风,随即攀梯登上。随后,王兴业、陈路芳、于秋菊等战士,紧随其后。战士们如出山猛虎,用手榴弹连续两次, 打退敌人的反扑后, 再次用刺刀扎向敌人,四个人坚持在突破口附近,敌人上来一批刺倒一批,上来一伙刺倒一伙,一连刺倒了十多个敌人,巩固了突破口,使后续部队顺利突进。
韩琳和8连长肖银河随突击排登云梯爬上城墙,夜空里的枪炮声响成一片,我军鱼贯而登城。
按计划8连向东警戒,占领城下民房制高点,9连沿城墙向西去接应1营攻西城门的部队,韩琳带9连占领西城楼,急速下到即墨城的东西大街,刚向东发展几十米,当面跑来一支部队, 1排长问:“那一部份?”对方回答:“特务连!”。
敌人靠近我们部队时,已经看到其左臂上也带的当日和我们同样的白色识别记号的标志带,暗夜里看不清,敌我已经贴身混在一起了。我1排长的通讯员高喊一声“是敌人!”随即向敌群打出一颗手榴弹,敌人向东逃窜。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使后续部队顺利突进,全歼守敌3000余人,解放了即墨城。
这是八连返回胶东后打的第二仗,官兵又一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自己的拼刺优势 用刺刀杀出了威风 为“钢八连”谱写了新的篇章 战后 八连被胶东军区 授予“即墨城第一连”荣誉称号。
姑父韩琳离休后,一直住在武汉空军的招待所里,颐养天年。他说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事情都久远了,模糊了,但脑海中那段却非常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他感慨地说:“在过去的战斗岁月中,亲切感悟到党对我们部队和个人的信任、考验和培育。听党指挥、敢打胜仗、献身 使命是我们部队的坚定信念;对我个人更是自觉增强党性、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难得机遇,也坚定了我一生跟党走的决心!”
他再三流露,如果身体允许,真想再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即墨大地走走看看,看看即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但直到前几年去世时,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张 涛)
责任编辑:邱 宇

“即墨城第一连”指的是山东军区第五师十三团八连。该连有着光荣的历史,1941年4月,被山东纵队第五旅授予“钢八连”荣誉称号。1945年8月,在解放即墨城的战斗中,该连英勇善战,率先突破城墙,为解放即墨城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胶东军区授予“即墨城第一连”荣誉称号。
韩琳,我的姑父。 1937年10月,15岁的他在家乡河北参加八路军,1942年随115师进入胶东军区。1945年8月28日,时任营教导员的他率领部队向即墨城拒不投降的日本兵、伪军发起总攻。战后胶东军区授予该营八连“即墨城第一连”称号。1950年时任31军炮兵团政委的姑父调去学习飞行,后任空军13师师长、武汉空军军训部副部长。

“即墨城第一连”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一支英雄连队的铁血传奇,承载着胶东大地烽火连天的抗战记忆。 2009年,即墨解放60周年前夕,我曾采访过我的姑父韩琳。他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即墨城第一连”的战斗经过。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即墨城的日伪军拒不向八路军投降。1敌后抗日大反攻开始了,胶东主力部队主要方向是进攻青岛、烟台、威海等港口大城市。
1945年8月,即墨城守敌100多拒降日伪及国民党即墨县长褚华林的山东保安第三十四旅3000余人,依仗其精良的武器和即墨城坚固城池,负隅顽抗,八路军五旅(师)十三团发起解放即墨之战,中共即墨县委成立的由县长袁明三任总指挥的支前、破城、破路三个指挥部,发动群众全力以赴保障攻城战斗。
1945年8月28日,我军13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击即墨城,这是我军13团从红军游击队开始的战斗历程中第一次发展到强攻设防坚固、数千敌人守备的县城。
即墨城南紧靠墨水河,城墙是典型的三合土内心,外表为青砖砌成的有无数城垛的古城墙,厚而高。蒋介石要他的部队独吞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所以命令日寇拒不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
据情报,即墨城的日本兵有180多人、伪军3000多人。“8月15日到26日短短时间,部队进行的抗日胜利教育,是在边走、边战前准备中进行的。我团3营是8月23日到达即墨城北营上村的。在明确了各连任务后,确定由8连担任攻城突击连。各连侦察当面情况,发扬军事民主和熟悉打法,具体组织攻击序列。”
“我们碰到个十分不易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因为城墙高,缺少高架的木杆子绑炸药包。因为胜利了,要保护各种原有设施,免得将来自己还要再修,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挖了几根烟(台)青(岛)公路上的电线杆,解决了8连突击急需的高杆炸药包(2O~25斤)。”对于当时的情况,韩琳记忆犹新。
“打即墨城,我团1营攻西城门,8连则在城北攀登城墙,利用民房接近,火力掩护爆破鹿砦,架桥过壕沟。第一包高杆炸药包靠在城墙上爆炸,一声巨响接着一声巨响。”
8月26日晚 以刺刀见红闻名的十三团八连,从西北角突入到城墙下,八连作为攻城突击连,从即墨城西北角突入城墙下,利用高杆炸药包在9米多高的城墙上打开缺口。 突击组长、四班长徐脉风,随即攀梯登上。随后,王兴业、陈路芳、于秋菊等战士,紧随其后。战士们如出山猛虎,用手榴弹连续两次, 打退敌人的反扑后, 再次用刺刀扎向敌人,四个人坚持在突破口附近,敌人上来一批刺倒一批,上来一伙刺倒一伙,一连刺倒了十多个敌人,巩固了突破口,使后续部队顺利突进。
韩琳和8连长肖银河随突击排登云梯爬上城墙,夜空里的枪炮声响成一片,我军鱼贯而登城。
按计划8连向东警戒,占领城下民房制高点,9连沿城墙向西去接应1营攻西城门的部队,韩琳带9连占领西城楼,急速下到即墨城的东西大街,刚向东发展几十米,当面跑来一支部队, 1排长问:“那一部份?”对方回答:“特务连!”。
敌人靠近我们部队时,已经看到其左臂上也带的当日和我们同样的白色识别记号的标志带,暗夜里看不清,敌我已经贴身混在一起了。我1排长的通讯员高喊一声“是敌人!”随即向敌群打出一颗手榴弹,敌人向东逃窜。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使后续部队顺利突进,全歼守敌3000余人,解放了即墨城。
这是八连返回胶东后打的第二仗,官兵又一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自己的拼刺优势 用刺刀杀出了威风 为“钢八连”谱写了新的篇章 战后 八连被胶东军区 授予“即墨城第一连”荣誉称号。
姑父韩琳离休后,一直住在武汉空军的招待所里,颐养天年。他说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事情都久远了,模糊了,但脑海中那段却非常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他感慨地说:“在过去的战斗岁月中,亲切感悟到党对我们部队和个人的信任、考验和培育。听党指挥、敢打胜仗、献身 使命是我们部队的坚定信念;对我个人更是自觉增强党性、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难得机遇,也坚定了我一生跟党走的决心!”
他再三流露,如果身体允许,真想再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即墨大地走走看看,看看即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但直到前几年去世时,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张 涛)
责任编辑:邱 宇
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胶州公安:全力以“护”,点亮平安开学季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