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建立“五项机制” 确保病残戒毒人员“应收尽收”
时间:2023-08-02 10:31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中广音
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动员部署会上,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病残戒毒人员收治工作得到副省长李伟肯定。他指出:“要提升病残收戒能力。省司法厅要推动各强制隔离戒毒所落实病残收治专区建设,提高收治能力。要推广青岛“病残收治”模式,加大体内埋针、吞食异物等自伤自残涉毒人员收戒力度”。为切实解决病残戒毒人员收戒收治难问题,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胸怀“国之大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做到“应收尽收”,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全国全省“两会”等重大活动、敏感时间节点期间病残戒毒人员收治工作,最大限度把社会面风险隐患压力化解在场所内。当前,病残戒毒人员占收治人数达86.8%,均实行“一人一策”,为助力青岛市域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贡献出了青岛戒毒力量。

联席协作机制
积极对接青岛市禁毒办、市司法局,适时召开关于禁毒戒毒工作专题座谈会,签订《所地执法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建立落实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戒毒所、各区市禁毒部门以及驻所检察室均设立联络员,在执法警务联动等多个领域开展协作。制定《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收戒毒人员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病残戒毒人员收治工作的通知》《吞食异物戒毒人员收治工作规定》等,规范病残戒毒人员收治流程,对交接执法文书、入所体检、传染病隔离、所内治疗、专家会诊和紧急救护等事项,制定出细则和流程,做到依法依规收治。

部门协同机制
一是严核人员基本信息。对拟收治戒毒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戒治期限和《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吸毒成瘾认定书》《询问笔录》《动态管控表》等逐项确认,准确无误建立入所基本信息。
二是鉴定人员健康信息。结合腹部B超,胸部全腹部CT、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当日体检结果,判定有无甲肝、丙肝、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体内有无埋针、吞食异物等自伤自残等情况,做好登记造册。
三是建立人员安全信息。按照收治流程,新收中队负责病残戒毒人员安全信息建立和基本安全检查,用金属探测仪检查身体内是否存在吞埋异物,经安全检查无误后,方可完成收治流程,
群防戒治机制
一是坚持常态化研判。开展病残戒毒人员思想动态日研判和重危人员专题研判,根据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制定落实“一人一策”管控措施。
二是注重教育攻心为上。加强所规所纪和行为养成教育,强化身份意识、规矩意识、自律意识。落实常态化个别谈话教育,对有思想波动人员及时进行疏导化解和心理危机干预。
三是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对病残戒毒人员进行SCL-90心理测试,填写《安全性评估量表》,运用认知疗法、萨提亚疗法等综合手段,建立心理信息,防范化解极端事件发生。四是严格实行直接管理制度。开辟收治专用通道,设立隔离管理专区,配齐配强执勤警力和医生,实行独楼独层24小时封闭直接管理。五是严格落实包夹管控措施。由2名以上警察包管包教、安排戒毒人员对病残戒毒人员实施24小时包夹管控,详细观察、记录病残戒毒人员日常言行,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妥善处置。
医疗诊治机制
一是落实分类动态诊疗。对艾滋病戒毒人员、传染性疾病戒毒人员、精神类疾病戒毒人员、一般性病残戒毒人员、患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外伤骨折等戒毒人员实行“分别、分类、分区、分级”动态管理和治疗。
二是实行跟踪诊治制度。落实医生“首诊负责制”和包干跟踪诊治,对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吞吃异物等重危人员,进行重点研判和建立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三是落实集体会诊制度。坚持重点疑难病号会诊制度,协调医联体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按场所实际需求不定时来所会诊,开通多家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加大对自伤自残、心脑血管、传染病等重点病的监测和诊治,不断提升场所医疗救治水平。
应急联动机制
一是配齐应急处置器械和药品,对急救药品定期检查及更换,做到急救器械每日检查和充电保养。
二是保持同市、区两级疾控及驻地相关医院的联系,在市海慈医疗集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胸科医院等医联体,构建病残戒毒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设立专管病房,不断提高场所应对突发疾病的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演练和应急技术培训,多措并举组织心肺复苏、电除颤仪等操作练习,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各种应急处置措施到位。
(邱宇 陈晓邦)

联席协作机制
积极对接青岛市禁毒办、市司法局,适时召开关于禁毒戒毒工作专题座谈会,签订《所地执法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建立落实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戒毒所、各区市禁毒部门以及驻所检察室均设立联络员,在执法警务联动等多个领域开展协作。制定《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收戒毒人员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病残戒毒人员收治工作的通知》《吞食异物戒毒人员收治工作规定》等,规范病残戒毒人员收治流程,对交接执法文书、入所体检、传染病隔离、所内治疗、专家会诊和紧急救护等事项,制定出细则和流程,做到依法依规收治。

部门协同机制
一是严核人员基本信息。对拟收治戒毒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戒治期限和《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吸毒成瘾认定书》《询问笔录》《动态管控表》等逐项确认,准确无误建立入所基本信息。
二是鉴定人员健康信息。结合腹部B超,胸部全腹部CT、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当日体检结果,判定有无甲肝、丙肝、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体内有无埋针、吞食异物等自伤自残等情况,做好登记造册。
三是建立人员安全信息。按照收治流程,新收中队负责病残戒毒人员安全信息建立和基本安全检查,用金属探测仪检查身体内是否存在吞埋异物,经安全检查无误后,方可完成收治流程,
群防戒治机制
一是坚持常态化研判。开展病残戒毒人员思想动态日研判和重危人员专题研判,根据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制定落实“一人一策”管控措施。
二是注重教育攻心为上。加强所规所纪和行为养成教育,强化身份意识、规矩意识、自律意识。落实常态化个别谈话教育,对有思想波动人员及时进行疏导化解和心理危机干预。
三是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对病残戒毒人员进行SCL-90心理测试,填写《安全性评估量表》,运用认知疗法、萨提亚疗法等综合手段,建立心理信息,防范化解极端事件发生。四是严格实行直接管理制度。开辟收治专用通道,设立隔离管理专区,配齐配强执勤警力和医生,实行独楼独层24小时封闭直接管理。五是严格落实包夹管控措施。由2名以上警察包管包教、安排戒毒人员对病残戒毒人员实施24小时包夹管控,详细观察、记录病残戒毒人员日常言行,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妥善处置。
医疗诊治机制
一是落实分类动态诊疗。对艾滋病戒毒人员、传染性疾病戒毒人员、精神类疾病戒毒人员、一般性病残戒毒人员、患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外伤骨折等戒毒人员实行“分别、分类、分区、分级”动态管理和治疗。
二是实行跟踪诊治制度。落实医生“首诊负责制”和包干跟踪诊治,对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吞吃异物等重危人员,进行重点研判和建立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三是落实集体会诊制度。坚持重点疑难病号会诊制度,协调医联体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按场所实际需求不定时来所会诊,开通多家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加大对自伤自残、心脑血管、传染病等重点病的监测和诊治,不断提升场所医疗救治水平。
应急联动机制
一是配齐应急处置器械和药品,对急救药品定期检查及更换,做到急救器械每日检查和充电保养。
二是保持同市、区两级疾控及驻地相关医院的联系,在市海慈医疗集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胸科医院等医联体,构建病残戒毒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设立专管病房,不断提高场所应对突发疾病的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演练和应急技术培训,多措并举组织心肺复苏、电除颤仪等操作练习,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各种应急处置措施到位。
(邱宇 陈晓邦)
相关内容
青岛市崂山区再次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
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按照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司法局推出便民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满意度不断提高
12月2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出台14条《意见》新举措,防范化解金融纠纷,提高解决质效
12月25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救助标准持续提高,老有所养提质增效 共有95万人次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
11月22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青岛莱西河头店镇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打造便民“一站式”服务
为提高便民服务效率,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希望新村组建...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