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染黄岛,墨香漫荣明。2025 年 9 月 29 日上午十点,青岛荣明美术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崇明岛西路 48 号瑞源商城二楼)内,篆隶楷行的墨痕在展墙上流转,掌声与赞叹在展厅中交织 ——“春华秋实 —— 高赐川书法展” 在此盛大开幕。这场由黄岛街道前湾社区主办、青岛荣明美术馆承办的文化盛事,不仅是一位耄耋书法家艺术生涯的缩影,更是黄岛乡贤文化与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深情对话。
一、耄耋书者:六十载笔耕,墨香藏山河

展墙前,83 岁的高赐川老先生身着素衣,目光温和地落在自己的作品上。这位 1942 年生于黄岛的本土书法家,与翰墨的缘分已跨越六十余载 —— 自幼便被案头的笔墨纸砚吸引,楷书临习颜柳之端庄,行书揣摩 “二王” 之飘逸,一笔一画间,埋下了对书法艺术的赤诚。年轻时虽为生计奔波,他却从未放下手中笔毫,公文之余、茶饭之后,总要展纸濡墨;待年过半百临近退休,更是摒除所有杂务,将全部时光交给砚台,每日习字不辍,墨池常润,终在笔锋与宣纸的千百次触碰中,淬炼出 自己“笔力苍劲如松,气韵流转似溪” 的独特风格。


此次展出的数十幅作品,恰是他半生艺术追求的凝练:既有亮相 2025 年青岛上合之珠展览的 “琴鸣四海 翰墨同心”“丝路连心”,笔势开阔如山海,藏 “和合共生” 的时代意涵;亦有 2024 年 11 月入藏陕西延安干部学院的楷书《沁园春・雪》,墨色浓淡间,尽展伟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的胸襟;更有 “国泰民安”“祖国昌盛” 等寄寓家国情怀的力作,以及 “厚德载物”、“养德泽福” 等浸润国学智慧的精品。

字里行间,或端庄如仪,似古柏立庭;或灵动似云,若流泉映石,连 82 岁高龄时跨界创作的冰种玉瓷茶具 ——“大道绘心” 公道杯、“东方雅韵” 盖碗、“禅茶一味” 主人杯,也让墨香伴着茶香,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老先生的字,是‘活’的传统。”

一位观者驻足良久,轻声感慨。正如中国剪纸及传拓非遗艺术传承人、徐氏传拓研习馆馆长徐伟在观展时所言:“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能把书法写出立体感、活力与张力,实属不易。每个字都扎实稳重,笔画苍劲有力,气运笔端,力透纸背 。


高先生的字 ‘雅俗共赏,雅多俗少’,无怪笔、无刻意炫技的笔法,执笔规范端正,恰如 ‘关羽坐帐,方方正正’,这份 ‘高手在民间’的质朴与精湛,比许多职业头衔加持的作品更动人”。

高赐川的艺术影响力,早已跨越纸页与地域:2025 年 3 月,他为联合国传统医学机构题写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弘扬中医文化,护佑生命安康”,让中国书法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纽带;


同月,与茅台艺术酒跨界合作,以 “静心”、“养心” 墨宝诠释 “字酒同魂”,金辉烫瓶上的笔意,暗合茅台 “天人共酿” 的哲思;7 月,

又以 “崇德尚贤”、“厚德载物” 赠予科伦坡大学、马来西亚替代医学院,将中华文化的温度传递至海外。即便步入耄耋,他仍在探索新的传承方式 ——2024 年 9 月开通 “赐川书苑” 视频号,让笔墨借网络飞入万家,让更多人看见传统书法的当代活力。

二、展事亮点:墨香伴诗声,贤才聚荣明。这场书法展的热闹,不止于笔墨本身。展厅内,名家嘉宾云集的场景,更显文化交融的温度:“世界吉尼斯小楷书写纪录保持者” 王廷福、中国国画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特邀书法教授丁仁衡,区教体局主任丁绪富,知名书画家、艺术自媒评论撰稿人吉威宇,黄岛区老年大学教师翟佳,墨池国韵书画院院长管池国,著名钢笔画家时健君,青岛唐园书画院院长薛见伟等文化界人士亲临观展;青岛市书画刻字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何大强,联合国传统医学国际救援中心中国区东南亚专家组副组长宋南,青岛兴华建设集团前党委书记龚学文等也到场祝贺,共话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前湾社区前任书记高四春及现任书记高绪武的到来,更添一份 “文化兴社区” 的深意。两位书记始终秉持 “文化是社区核心竞争力” 的理念,多年来联合青岛荣明美术馆定期开展书画教学、展览活动,“让艺术贴近居民生活,让文化成为社区的精神纽带”。

此次主办高赐川书法展,正是希望以乡贤文化为抓手,让居民在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社区凝聚力。正午时分的聚餐环节,更添一段诗意插曲 —— 孙丽蓉老师即席朗诵《读中国》,“在东方,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我们读中国,在唐诗宋词里读感恩的中国” 的声线,与展墙上 “祖国一统”、“不负韶华” 的墨宝相和,让家国情怀在诗声与墨香中愈发浓烈。徐伟老师在发言中动情说道:“高老先生的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 他让我们看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守能让传统新生”。

三、荣明之基:以文会友,载道传薪这场高规格书法展的背后,离不开青岛荣明美术馆的鼎力支撑。这座创建于 2009 年的文化空间,自诞生便带着 “以文会友,荣名为宝” 的初心,前身 “明静装池” 由国画大家鲍黎健题写匾额,连号 “德艺堂” 出自国画大家王书侠之手;2020 年正式定名 “荣明美术馆” 时,国画大家吴悦石亲题馆名,为其注入更深的艺术底蕴。十余年来,荣明美术馆从最初的书画装裱修复,逐渐成长为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收藏鉴赏、展览策划、教育培训、公益活动、研学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平台。它秉持 “以文兴商,以商养文” 的战略,践行 “好学、求精、开拓、协作” 的精神,不仅与众多书画家结下翰墨情缘,更成为岛城艺术家与爱好者的 “精神家园”—— 在这里,既有名家精品的展览,也有零基础学员的书画课;既有公益送福的温暖,也有研学交流的深度,真正让 “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书画艺术” 的宗旨落地生根。

美术馆馆长李荣明先生,更是这场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者。作为国画大家吴悦石和鲍黎健的入室弟子,他身兼中国国家开放大学吴悦石先生助教、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悦石工作室画家等职,出版《李荣明书画集》《秋庐草记》等著作。此次牵头组织并出资举办高赐川书法展,他坦言:“宣传大家名家的同时,更要推广身边的优秀乡贤 —— 他们是地域文化的根,是传统文化的活载体。高赐川先生的坚守,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四、乡贤情深:扎根故土,薪火相传“乡贤文化是扎根于家乡的母土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高赐川先生,正是黄岛乡贤的生动写照。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岛人,他不仅以笔墨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将这份热爱化作服务乡邻的行动:多年来,每逢春节,他总会支起桌子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墨香里裹着年味儿;遇有老人过寿,他会免费题写 “福”“寿” 字登门祝贺,纸页间藏着温情;区里、街道组织 “文化下基层送福” 活动,他更是从不缺席,用一笔一画为群众送去精神滋养,这份 “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让他成为街坊邻里口中 “亲切的高老先生”。
如今,这场书法展已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成为黄岛乡贤文化传承的缩影 —— 从高赐川先生 “耄耋笔耕不辍” 的坚守,到荣明美术馆 “以商养文” 的探索,再到前湾社区 “文化兴社” 的实践,三者同心,让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生。正如高先生在展览前言中写道:“习字六十载,如守一方田 —— 愿以笔墨为种,播撒文化之春,让更多人爱上传统,传承文化根脉。

”金秋的风会带走展厅的墨香,但高赐川先生笔下的 “厚德载物”,荣明美术馆 “以文会友” 的初心,前湾社区 “文化聚力” 的实践,终将如黄岛的山海一般,成为这片土地上绵长的文化印记 —— 提醒着我们:唯有坚守热爱,传承根脉,方能让中华文脉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