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频道 > 正文

《家乡的红枣树》(文 郑增春 油画 权力敏)

时间:2025-07-25 17:09  [来源:中广中文网]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田埂地界旁,总立着一排排枣树。它们不知是哪一辈先人栽下的,年岁已深。每逢农历七月半过后,整个田野便被这些挂满红彤彤小枣的树装点起来。谁要是起得最早,便能享得清晨第一份口福一一那浸润了露水的枣子,格外甜脆。信手摘来,一颗接一颗,在那些食不果腹的年月里,这金丝小枣便是我们难得的美味水果。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地里摘枣只管吃,却一颗也不许带回家。这规矩,人人都自觉守着。

    秋分一过,便是收枣的时节,这是一年中最忙碌,却也最令人雀跃的日子。全队男女老少都出动,家中基本不留人。当‘啪啪’的打枣杆子响起,几里外都听待见,那便是丰收的号令。霎时间,打枣的、捡拾的、装麻袋的、运送的,全都忙活开来。生产队里的枣树,不过三四天功夫就收得干干净净。虽累,人人脸上却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队里的大场上,红艳艳的小枣铺开一片,耀眼奇目。各家各户的房顶也晒满了枣,真可谓"四野清香飘天外,千家小枣映日红"。那时的家乡,是青纱帐的田野,是枣香氤氲的村庄。

    晒好的小枣,最终被运到供销社卖给国家。生产队将卖枣的钱按'人七劳三”分到各家各户。这笔收入,是全年最主要的进项,鼓起了每个人的腰包,支撑起盖新房、娶媳妇、添置家当等大事。乡亲们把枣树唤作"摇钱树',一点也不为过。每户人家还会存下点干枣,专等过年。一到春节,家家户户便拿出小枣蒸年糕、做朿馍,除了自家享用外,更是年后走亲访友时必备的手信。

    然而,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人们转向多种经营,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加之枣树病虫害日益严重,家乡的金丝小枣产业日渐萎缩。枣树或枯死,或被砍伐,曾经成排的枣林,如今已寥寥无几。满目仍是青纱帐,却再也闻不到那醉人的枣香,更吃不到记忆中的家乡小枣了。秋天在市场上偶尔买来几斤品尝,也全然不是旧时的滋味。家乡的金丝小枣,终究成了“甜蜜的过去'’,一段红色的回忆一一那打枣杆子"啪啪’的清脆声响,是我最爱听的乡音,那枣树身上嫁接留下的年轮印记,是我最爱看的岁月图画。它们,已深深烙印在我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胶州胶莱街道阎家屯村蔡金芳滞销

中国会理·首届余光中诗歌奖在会理

《跛哥与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