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岛地铁东韩站人流如织。曾经,科苑纬三路周边的上班族下车后仍需长距离步行才能抵达单位,“最后一公里”的焦虑曾是这片产业聚集地的通勤痛点。如今,一辆车身印有“423路”的微循环公交,如同精准的“城市脉搏”,在早高峰的街道上高效流转,无缝衔接地铁站点与青岛日报社、华仁药业等企事业单位大门——这条线路的开通,正是崂山区纪委监委与区交通运输局协同发力,推动“监督之力”转化为“治理之效”的生动实践。
聚焦痛点,协同督战“最初一公里”。针对“高峰通勤难”问题,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与区交通运输局协同发力,共同深入株洲路产业带调研,精准把脉科苑经二路、经三路等区域换乘衔接不畅的症结。双方联合行动,在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的部署指导下,协同多部门攻坚克难,在前期踏勘中成功破解绿篱迁移、泊位清除等现实梗阻,为科学规划423路线路扫清了障碍。
联动破题,协同疏通“中间一公里”。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立足“驻”的优势,全程嵌入线路规划与协调落地,紧盯区交通运输局履职效能。派驻组聚焦监督主责,督促其以需求导向优化方案:线路设计上,监督推动站点直通企业“门口”,8个站点精准锚定需求;运行模式上,监督支持突破传统,采用“多圈次不回场”高峰发车模式,提升周转效率。监督深度嵌入与专业协同,确保“小公交”以最小资源撬动最大民生效益,实现地铁公交“两网融合”点对点输送。
护航长效,协同延伸“最后一公里”。 423路的开通并非终点。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职责,与区交通运输局持续协同,将监督触角延伸至运营优化环节。派驻组监督推动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督促其及时收集企业、乘客反馈,灵活调适服务匹配需求。这条被群众称为“开在心坎上”的线路,已成为流动的“暖心桥”,承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心,折射监督护航下公共服务效能的切实跃升。
从“最后一公里”的焦虑到“点对点”的舒心,423路微循环公交的成功实践,是崂山区纪委监委与区交通运输局协同发力、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监督之力精准滴灌,让公交的“微循环”畅通了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为崂山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强劲动能——监督协同护航所至,惠企暖民之路正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畅游青岛 文明相伴 “文明游园会”
国网胶州市供电公司与青岛工学院
国网胶州市供电公司多措并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