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金秋送爽,墨韵生香。若琳优声文化传媒工作室在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康禹大厦九楼正式开业,若琳启航,声动未来,一场以“声音”为媒介、以“情感”为核心的语言艺术空间就此落地。作为青岛胶州市一家专注于朗诵艺术普及与创作的专业工作室,其成立不仅填补了本地高品质语言艺术培训与交流平台的空白,更以“让每一种声音都被听见”的初心,为市民打开了一扇感受文字温度、传递心灵共鸣的窗口。
以声立心:打造有温度的语言艺术空间

走进工作室,空间开阔,角落的书架摆满了中外文学名著与朗诵技巧专著,里边的小舞台配备专业级收音设备,既适合小班教学,也能满足个人朗诵录制需求。“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学习技能的课堂,更是让文字‘活起来’的舞台。”工作室创始人、资深朗诵杜若琳老师介绍,若琳优声文化传媒工作室以“专业性、普惠性、创新性”为定位,聚焦朗诵艺术的全链条服务——从青少年语言启蒙到成人朗诵提升,从经典文本研读到原创作品孵化,从一对一指导到舞台表演实践,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多场景需求的语言艺术生态。
以艺育人:让朗诵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开业仪式上,“首场公益朗诵会”同步举行,吸引了很多语言艺术爱好者到场。小朋友和成年人轮番登场。邵明寰《月光下的中国》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随后,姜添予的《布老虎》,金辉的《百合花开》,许可的《假装听不见》等朗诵节目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台下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
“原来朗诵不只是念稿子,而是用声音把文字里的情绪‘种’进心里。”一位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家长感慨道。
以文聚力:搭建全民参与的文化平台

除日常教学外,若琳优声文化传媒朗诵工作室还将定期举办“月度朗诵会”,“经典共读沙龙”等活动,邀请本地作家与朗诵者面对面交流推动“创作—朗诵—传播”的良性循环;同时开放“公益开放日”,为残障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课程,让声音艺术的温暖触达更多角落。“我们不仅要培养‘会朗诵的人’,更要培育‘懂欣赏、能共鸣’的听众。”胶州市声动上合朗诵团团长李海霞表示,未来计划与本地有关社区文化中心等部门合作,开展“朗诵进万家”系列活动,让语言艺术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声音是心灵的回响,朗诵是文字的舞蹈。若琳优声文化传媒工作室的开业,以专业与热忱搭建起一座连接作者、朗诵者与听众的桥梁。在这里,每一个热爱表达的灵魂,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张学龙 通讯员 文展)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