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签土地流转合同,光填表就得半天,现在扫个码10分钟搞定!”沽河街道村民李鹏举着手机,向记者展示刚生成的防伪电子合同。2025年以来,青岛莱西沽河街道针对农业合同“填写难、防伪弱、维权累”等痛点,创新推出“智慧农约”管理模式,通过电子化瘦身、科技防伪和流程再造,累计签约合同1300余份,农户满意度提升至98%,涉农合同纠纷同比下降76%。
“一键签瘦身”让合同“轻装上阵”
“合同条款像天书,填错一处就得重来,谁不头疼?”在街道组织的调研座谈会上,新村会计张树辉道出普遍难题。沽河街道迅速行动,组织经管站、法律顾问开展入户调研11轮,梳理出“条款晦涩、填写项冗余、涂改频繁”等8类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街道创新推出“合同瘦身”计划。他们将原本数百项的填写内容精简为100道选择题,核心信息填写量压缩到100字左右。农户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系统就能自动识别身份证信息,使填写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开发了云端预审功能,后台自动检查填写内容,显著减少了返工次数。“现在就像做选择题,勾勾选选就完事!”青岛团结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雷笑着说。
“安心签模式”筑牢安全屏障
在会计培训会上,经管站工作人员胡忠凯,详细讲解着全新的合同防伪系统。在合同版式中嵌入了特殊设计的水印和专用字体,任何篡改都会导致合同失效;在关键信息位置采用了特殊的伸缩文字技术,增加伪造难度;最重要的是为每份合同生成独一无二的防伪二维码,支持扫码验证合同真伪及关键信息。“以前怕假合同,现在手机一扫就知道真伪。”村民李鹏拿着刚签好的集体资产发包合同,用手机扫码后立即显示出验证通过的信息,这让他感到十分安心。
“线上+线下”合同闭环管理
街道同时推出两项举措,优化合同管理。一是实现电子合同半日办结,通过短信发送电子合同,农户可以就近打印签字,整个流程不超过4小时。二是推行阳光交易制度,确保2025年所有农村集体资产都通过线上平台交易。“合同归档后还能随时调取,再也不怕丢了!”街道档案室里,管理员指着按自然村分类的电子合同库说道。这份“智慧农约”,解决了农户合同易丢失易损坏易篡改等问题,当农户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效守护农户权益。(史译浩)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