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正文

青岛市南公“交所融合”再出实招 “e动融警站”让服务跑在需求前​

时间:2025-11-19 17:38  [来源:中广中文网]  
    “不用跑车管所,在路口就改好了车主预留电话,民警还手把手教我用‘交管12123’,这服务太贴心了!”11月18日,在青岛市市南区河南路兰山路路口,刚办完业务的市民张先生对着崭新的“e动融警站”竖起了大拇指。当天,由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中山路派出所与交管市南区大队车管分所联合打造的流动警务融合服务站正式启用,这一“交所融合”创新举措,将20余项高频公安业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
   
   科技赋能+警种联动 打造“一站式”服务矩阵​
   “以往群众知道公安业务能线上办,但操作起来总犯难;有的业务需要跨警种跑,既耗时又费力。”中山路派出所所长代意介绍,基于群众急难愁盼,分局打破警种壁垒,将派出所基础业务与交管核心服务整合,依托科技赋能打造“移动警务综合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地见效。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集“业务办理、咨询指导、应急服务”于一体的流动警务站,服务清单清晰明了:交管领域涵盖补换领驾驶证、车辆年检、学法减分、交通事故视频快处、货车电子通    行证申请等高频事项;治安领域包含身份证换领补领、居住证登记、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等基础业务。针对老年群体等操作困难的群众,民警全程提供“一对一”指导,从APP下载注册到业务提交完成,全程不超过5分钟。
   “社区老人多,电动车挂牌、驾证体检这些事总让人操心。现在警务站开到楼下,十来分钟就办好了,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在中山路社区,刚为电动车挂牌的李女士拿着崭新的号牌感慨道。启用首日,“e动融警站”已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60余件,接受咨询120余人次。​
    
    流动服务+民意收集 架起警民连心桥
    与传统警务站不同,“e动融警站”兼具“服务窗口”与“民意前哨”双重职能。警务站采用“定点服务+动态巡访”模式,根据商圈人流、社区需求、学校上下学等时段特点,灵活调整服务位置,实现“商圈到景点、社区到学校”全覆盖。​
   “能不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换驾证服务?”“希望能增加社保信息查询的联动功能”……在服务过程中,民警随身携带“民意记录本”,对群众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逐一登记、分类梳理。对当场能解答的及时回应,对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建立台账,明确办结时限,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以往民意收集多靠社区走访,现在服务到哪里,意见就收集到哪里。”交管市南区大队车管所所长韩通科说,仅半天时间,他们就收集到优化线上服务、延伸服务时段等4类8条建议,已同步反馈至分局相关部门。这种“零距离”听民声的方式,让公安工作更贴合群众需求。​
    
   “警格+网格”融合+精准护航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员工的居住证怎么批量办理?货车进市区的通行证在哪申请?这些问题民警都上门讲清楚了,还留下了服务二维码,太省心了。”中山路商圈某餐饮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说。针对辖区商户、企业对公安业务不熟悉的问题,“e动融警站”组建“护航服务队”,主动深入商圈、写字楼开展“定制化”服务。​
   服务队不仅现场办理企业员工的各类公安业务,还结合案例开展普法宣传,讲解治安防范、劳资纠纷处理等法律知识,同时收集企业在安全管理、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需求,联动相关部门精准施策。“把服务送上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是要让公安服务效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山路派出所所长代意表示。​
    
   据了解,市南分局将以“e动融警站”启用为起点,持续深化“公安警格+社区网格”融合机制,根据民生需求动态调整服务清单和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交管、治安等高频业务“社区全覆盖、服务零距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在身边、服务更暖心”。(通讯员  王丽梅)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践行“枫桥经验”,筑牢基层治理

青岛市南公“交所融合”再出实招

警校携手播撒反诈种子 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