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市的“城市绿肺”,浮山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地位关键,却也伴随城市化进程出现森林病虫害加剧、林分结构单一、生态稳定性下降等问题。面对挑战,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以创新思维推进改革,积极开展“保护+发展一体化”生态闭环实践。

在浮山森林公园崂山园区的病虫害实验室里,检测人员正对一处新采样本进行分析。浮山森林公园树种丰富,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都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
森杰林业(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磊:通过分析确定是因为病菌感染还是虫害感染,然后及时的做出相对应的处置。目前我们整个浮山公园发现的病虫害达到有几十种,但是我们从前期的预防治理等这种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安全管理科科长李毅:在浮山上我们专门安排了8名工人,分网格对浮山的病虫害进行及时的处置。除了病虫害的伐除疫木 生物防治,我们还在浮山设置了24个诱捕器,让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得到第一手的原始数据 ,为后面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与实验室里精准“诊断”病虫害相呼应的,是山上林间一场场生态“手术”与科学养护。面对过去浮山林木过密、树种单一导致的生态系统脆弱问题,崂山区以大规模森林抚育为突破口,采用科学间伐、修枝整形与人工补植等精细化手段,去除生长不良、竞争激烈的林木,对树木的枝条进行合理修剪,为优质林木腾出生长空间,增强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条件。
崂山湾城乡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草坪公司副经理 郭静:我们通过科学育林方式 ,使浮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质量与林分水平达到空前的提高 。同时我们开创性的引进青海云杉、美国山核桃等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树种,累计栽种各类苗木3.7万余株,形成四季多彩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实现生态与美学的统一。

这些科学措施的综合运用,显著增强了森林群落的稳定性。经过抚育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大幅提升,能够更有效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为城市抵御风沙、调节气候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森林质量提升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树枝、枯叶等废弃物。在过去,这些废弃物清运起来既费钱又占地。如今,浮山森林公园崂山园区有了治理“妙招”。记者在园内看到,一台粉碎机正加紧作业,对大大小小的树枝进行粉碎。粗壮的树枝被粉碎后,一部分被染成彩色,铺在树穴和裸露土地上,成了既保湿又美观的景观覆盖物。另一部分粗大的树干,则被锯成一片片天然的“年轮饼干”,巧妙地嵌入步道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林间小径。以往的废弃物在园区内实现了第一次价值转化。

经过细粉碎后的木屑和园林杂草,则被送入露天堆肥场,转化成了生态循环中的宝贵资源。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 徐世晨:通过前期一些堆肥腐化的老料堆肥腐熟 ,这样周期的话大约在60天左右就可以成肥。腐熟的有机肥富含植物所需要的一些氮磷钾 一些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空隙率,然后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养护科科长 张壮:我们依托于浮山自产的一些肥料,在大埠东和山东头等区域打造了三处育苗基地,总的面积超过了2100余平方米。我们培育的苗木有黄栌 鸡爪槭等彩色树种。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把基地培育的苗木运到山脊线上,在林间的空窗区域进行补植 。

这些“浮山制造”的有机肥,最终又回到了浮山的土地上。用于园区的耕地与苗圃。目前园区内建成了3处育苗基地,这里孕育着鸡爪槭、黄栌等一万三千余株彩叶树种,等到雨季到来时,它们就将被补植到林间的空窗区域,成为浮山新的绿色生力军。
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虫害防治、到就地粉碎、发酵制肥、沃土改良,再到基地育苗、苗木更新,各环节紧密串联形成闭环。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依托浮山这一核心平台、紧抓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聚焦防火、防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六大任务、并通过落实N项措施、系统整合项目、践行多员合一、环环相扣、系统治理”策略,依托政府牵头、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机制,全面凝聚生态治理合力,为浮山注入新一轮绿色发展动能。
崂山区浮山保护管理分中心主任 崔孝平: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良好的平台和机遇,继续推进我们浮山模式进一步的深造和挖掘,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更加巩固和有效的浮山模式,同时适合我们浮山的生态资源,发挥它的生态价值。让更多的市民打卡浮山,在浮山享受这方静谧,感受浮山的魅力和风采。(刘笑言、田晓凤、嵇昊)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